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诉监督 > 经验交流
创新发展理念 扎实推进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
 2016-05-31   自治区农机局副局长 江垣德    浏览3570次

创新发展理念 扎实推进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 

 自治区农机局副局长 江垣德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南宁召开2016年全区农机化质量管理暨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培训班,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我局《关于印发2016年广西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农机办〔2016〕12号)和《关于印发2016年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通知》(桂农机科〔2016〕4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机化质量管理和基层农机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与管理。下面,就全区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逐渐成为农机化应用新型主体,对配套化、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农机装备和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必将对农机化发展产生新的推动。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发展提速,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都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常态。我区农机化质量管理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区农机部门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势、新挑战,充分发挥认识农机化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是农机部门的重要法定职责。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根本,《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政策、规范性文件及要求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农机化质量管理职责已经明确和具体的赋予了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农机化质量管理已经从单一的产品质量管理,整合形成包含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扩展的质量管理行为。

二是适应农机化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农机化经过10多年政策支持、需求拉动,在农机总动力、主要机具数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方面实现了迸发式的的增长,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机科技含量较低、机械故障较多、安全隐患较多、维修难等状况依然存在,在有些地方还相当突出。尽管我们在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着力构建和完善包括试验鉴定、质量投诉、质量调查、维修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在内的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工作体系,效益初步显现,但是目前投诉监督体系、维修体系、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发展基础不平衡,工作职能不统一,全区农机化质量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支撑力量不够。

三是全区农机化发展的新要求。全程、全面发展农机化迫切需要农机部门拓宽能力范围,扩大服务领域,全面提高农机化质量管理能力。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不能让低质量、低水平,甚至不合格、不合规的产品享受补贴政策,要求农机鉴定工作更加注重质量、强化责任、严格把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推农机化转型升级,进入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质量时代”。在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发展提速,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的新常态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转变和发展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二、充分肯定农机化质量管理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区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常态,着力构建和完善包括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质量投诉监督、职业技能鉴定和维修管理在内的农机化质量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强化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提升了我区农机化质量管理服务水平。

(一)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实现常态化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基本建立,全区有104个市、县(市、区)明确农机质量投诉监督职责,占126个行政区划的83.33%。由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15个,由农机推广站履行职责的89个,其中经编办批准增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牌子或赋予职能的41个。同时,明确职责人员712人。投诉监督机制基本健全,建立了农机质量投诉工作制度、投诉案件处理流程、信息报送机制。农机质量投诉工作有效开展,累计处理农机质量投诉案件136起,结案136起,结案率100%,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72万元。质量监督工作常态开展,与工商、质监部门联合开展集中整治和专项检查,累计检查30多种(类)、7.8万台(套)农机具,总价值5.5亿元,有效地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维护了农机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二)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规范开展。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体系,制定公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鉴定机构省级鉴定能力认定实施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获证产品鉴定信息变更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农机鉴定机构产品检测资质和鉴定能力不断扩展,新增了9种产品检测资质,达到89种,有27个农机产品推广鉴定能力通过认定,发布了6个省级鉴定通则、46个农机产品技术鉴定大纲和42个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大纲;共完成农机产品技术鉴定309项、推广鉴定400项(其中省级346项,部级54项);完成可靠性试验228项,委托检验25项;完成监督抽查59项,定期监督检验37项;对18家生产企业、59个获证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有效加强了农机产品质量源头管理。

(三)作业质量管理不断加强。持续开展农机质量调查,共调查7种、4224台(套)农机具。其中,大马力轮式拖拉机503台,甘蔗种植机21台、甘蔗收获机11台,斜挂式收割机、甘蔗割铺机1133台,折腰转向方向盘拖拉机588台,微耕机1967台,及时掌握了调查农机具质量状况,为制定农机化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制定、发布了甘蔗种植、装车、收获、深耕深松、农机农艺融合等作业标准和作业技术规范,指导了3500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30万农户开展标准化农机作业,不断提高水稻、甘蔗等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质量。

(四)农机维修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不断强化。通过加强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监督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办理技术等级证书和审验换证,启用全国农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落实“扩权强县”政策,下放维修网点管理权限到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依托农机合作社开展维修服务,不断扩展服务范围和水平。全区共有农机维修点6214个,经农机部门审批的有2359个,其中,综合维修点有1830个(一级7个,二级118个,三级1705个),专项维修点有529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11372人(持有等级证书3716人),资产总额2.644亿元(维修设备总额为1.28亿元)。加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以各级农机校为平台,以阳光工程培训为依托,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和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开展农机维修工培训考核,1545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五)售后服务质量管理更加到位。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检查114家农机生产企业、771家销售企业的售后服务情况,调查核实1936个用户,促进企业不断改进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售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度,设立售后服务台账,落实售后服务人员,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全区86.4%的农机生产企业、92.55%销售企业设立了售后服务机构,售后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扎实推进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

(一)明确农机化质量管理目标

“十三五”期间,农机化质量管理总目标为:体系完善健全,机构职责明确落实,管理领域不断拓宽,薄弱环节明显突破,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农机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大幅提高,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需要,鉴定检测企业满意率达到95%以上。农机质量集中整治和专项检查实现常态化,农机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产品合格率90%以上。农机质量投诉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反馈率100%,重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案件和上级督办案件100%,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二是农机作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制定完善水稻、甘蔗等广西主要作物重点环节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农机作业提供技术依据。开展5种以上农机产品的质量调查,掌握在用机具作业质量情况,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机具。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指导,示范推广作业标准和规范,实现农机作业质量整体提高。三是农机维修质量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机维修网络布局合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具有三级以上农机维修资质的综合维修点2500个,二级以上占比达到10%以上,持有维修工等级证书4500人。扶持50个农机生产企业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示范点。结合150个农机合作示范社建设,建成50个二级、100个三级农机维修点,增强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能力,打造农机维修服务品牌。四是售后服务质量管理迈上新台阶。广西区内生产、销售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设立有售后服务机构的农机生产企业达到90%、农机销售企业达到95%,建立并执行售后服务制度的农机销售企业达到98%;对广西区内补贴机具生产、销售企业实现全覆盖督导检查,督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售后服务制度完善,使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抓牢农机化质量管理发展重点

发展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点推进农机试验鉴定科学规范化。完善农机试验鉴定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监督检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科研创新、设施和标准建设,对农业生产急需的新型农机及时增资质扩能力;规范农机鉴定受理审查、试验检测、证书变更和证后监督等关键环节管理,提高农机鉴定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重点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标准化。巩固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和职能,建立健全高效运行机制,以“四明确、三统一、两规范、一延伸”为目标,力争实现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明确、职责明确、要求明确、标准明确,工作制度统一、办公程序统一、档案管理统一,工作着装规范、工作行为规范,有条件的地方将农机质量投诉窗口延伸到乡镇,构建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三是重点推进农机质量管理工作常态化。以“强化产品质量打基础,提高作业质量出效益,抓好维修质量保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促和谐”为目标,加强农机试验鉴定、集中整治和专项检查、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质量投诉、质量调查、标准化和信息化、维修管理、职业技能开发等重点职能工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强化手段,形成农机质量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机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四是强力推进农机化质量管理重大项目。第一、大型甘蔗机械试验鉴定基地建设项目。结合广西500万亩“双高”甘蔗基地建设,申请财政支持6900万元,建成规模2100亩,集甘蔗机械试验鉴定、维修调试、培训推广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试验示范基地。第二、基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结合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请财政安排600万元,重点完善60个县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基础设施,配齐办公设备,提高人员素质,确保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三)狠抓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管理。坚持依法鉴定、科学鉴定、规范鉴定、廉洁鉴定,加强部级、省级农机鉴定站基础设施、管理体系、鉴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试验鉴定能力,规范鉴定行为,从源头上保证农机产品质量。主动加强与工商、质监部门联合,切实开展农机质量集中整治和专项检查,有效规范农机流通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常态开展质量投诉、质量调查和质量保障督导工作,有力保障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二是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规范作业规程和质量要求。持续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及时掌握在用机具作业质量状况,引导使用者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指导,示范推广作业标准和规范,推动农机作业质量的整体提高。三是加强农机维修和售后服务质量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机维修网点,重点建设乡级、村级农机维修网点,扩大维修服务范围。加强资质管理,把好农机维修市场准入关,提高网点建设档次。创新管理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重点加强生产、销售企业维修和售后服务质量常规化管理,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扩大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覆盖面,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打造维修服务品牌,推进维修市场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建立覆盖全面、布局科学、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农机维修和售后服务网络。

(四)强化农机化质量管理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机质量管理工作,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基础设施设备、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等资金投入,保障工作经费,不断加大农机质量管理力度。科学谋划,创新机制,制定方案,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农机质量管理工作。二要加强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机试验鉴定、投诉监督、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管理体系,推进农机质量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人员培训,优化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农机试验鉴定、维修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农机标准化和信息化、质量投诉监督等多领域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型人才,以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推动农机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大型甘蔗机械试验检测基地建设,加快制定(修订)农机鉴定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标准和鉴定大纲等规范性文件,提高农机试验鉴定能力。明确投诉监督机构职能,落实人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常态化。加快制定完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及技术规范,加强指导落实,不断提高作业质量。建立健全维修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三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与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充分整合试验鉴定、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机构资源,加强统一协调,积极履行农机试验鉴定、投诉监督、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管理等重点职能工作,不断强化产品质量,提高作业质量,抓好维修质量,提升服务质量。

同志们,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开好局,起好步。要努力实现农机化质量管理形成“创新、总结、固化、改进、提高”的良性循环,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落实政策,依法促进,提高农机质量管理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坚持创新推动。创新管理理念,拓宽管理范围,数量质量并重;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体系,强化部门协作;创新工作方法,注重长效管理,优化管理模式,不断推动农机质量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坚持服务民生。加强源头管理,把住产品质量入口关;强化市场监管,把牢产品质量出口关;加强督促检查,把好农机质量服务关;强化投诉监督,把严农机质量管理关,为广大农民、农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坚持统筹协调。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协调力量,强化监管,全面推进贯彻落实;齐心协力,加强引导,共同构建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农机质量管理水平。

我相信!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一定再上新台阶,为推动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机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


版权所有 广西农机鉴定站 ©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西南宁市安吉大道19号 邮编:530001      
电话:0771-3105997(办公室)0771-3116475(综合科) 传真:0771-3105997